行業新聞
功能性紡織品安全問題的現狀
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功能性紡織品的開發在中國市場呈現出持續高漲的態勢,并已形成具有一定規模、品種相對齊全、功能日趨完善、發展相對穩定的功能性紡織品產業格局。目前功能性紡織品開發中面臨的最大問題是缺乏功能評價方法和評價標準。近年來,雖然不斷有科研院所、標準化組織和相關企業開展了這方面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些成果,實現了部分功能性評價方法的標準化。但總體上大部分功能性紡織品仍然無法獲得權威檢測機構的認可,使得市場上功能性紡織品的消費過于盲目,得不到有效的監管,顯然這對功能性紡織品產業的健康發展是很不利的。
另一個被忽視的問題是功能性紡織品的安全性問題。眾所周知,功能性紡織品的某些特殊功能,主要是通過在纖維材料中添加或在產品的后整理中使用某些具有特殊功能的化學物質來實現的。但目前在功能性紡織品上使用的這些化學物質有相當一部分并未經過嚴格的安全性評估,特別是需要經過長期跟蹤分析的安全風險評估。事實上,已經發現有些以前曾被廣泛使用的功能性添加劑對人體或環境是有害的,并已經被列入禁用范圍。因此從消費者的安全和環境保護的角度看,建立有效的安全性評估規范顯得極其重要,能夠為功能性紡織品的健康發展提供保障。
以阻燃紡織品為例。據統計全世界約20%以上的火災事故都是由于紡織品燃燒而引起或擴大的,尤其是住宅失火,因紡織品著火或者蔓延而釀成的火災事故比例更大。根據公安部消防局的統計數據,2010年全國共發生火災13.2萬起,死亡1108人,受傷573人,直接財產損失17.7億元。尤其是2010年上?!?1.15”膠州路特大火災事故造成58人死亡,近百人傷勢嚴重,使得阻燃紡織品再次成為公眾關注的熱點。因此目前阻燃功能已經成為室內裝飾、公共場所用紡織品的必要功能之一。紡織品的阻燃功能一般可采用阻燃整理獲得,具有阻燃作用的元素有:ⅢA族的硼和鋁,作為無機化合物用于棉織物的非耐久性的阻燃劑;ⅣB族的鈦和鋯以及ⅤB族的鈮,其化合物用于羊毛織物;ⅤA族的氮、磷、銻和ⅦA族的鹵素也是阻燃劑中的主要元素,其中氮、磷用于纖維素纖維,鹵素和銻用于合成纖維和耐久性阻燃劑。最早受到禁用的阻燃劑是三(氮雜環丙基)氧化磷,本身劇毒,LD50=37~46mg/kg,并有致癌性。1997年美國癌癥研究所發現三(2,3-二溴丙基)磷酸酯有致癌性和劇毒而禁用,其LD50=50mg/kg。歐盟針對阻燃劑的禁用是根據歐盟危險品及相關修正案,包括79/663/EEC、83/264/EEC和2003/11/EC3法規,都是涉及與人體直接接觸的紡織品所用的阻燃劑。但是阻燃劑的危害性也不是如此的明確,如四溴雙酚A系列阻燃劑,2008年4月美國國家衛生研究所發表了一份有關雙酚A對人類健康危害的報告,加拿大衛生部和環保部也發表聲明,對雙酚A采取管制措施;但是2008年6月歐盟委員會發布了雙酚A的風險評估報告,聲明消費者可以放心地使用與食品直接接觸的含雙酚A的包裝盒容器??梢姽δ苄哉韯┑陌踩杂袝r候還是比較隱含的,不是很直觀就能發現。
再以防輻射紡織品為例。2011年日本“3.11”地震造成福島第一核電站的事故又將“輻射”一詞提升為熱門話題,一時間翩翩白衣成了流行色,孕婦專用的“防輻射服”炙手可熱。實際上隨著廣播、電視、通信及電力事業的迅速發展,整個生物界早已沉浸在電磁輻射之中,電磁輻射成為繼空氣污染、水污染和噪聲污染后的第四種污染源。人體受到電磁輻射后,不僅使皮膚表面加熱,而且使深部組織散熱困難,有利于癌細胞增長,因此長期暴露在電磁輻射環境中,身體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傷害,尤其是對身體處于敏感期和低抵抗力時段的孕婦危害更大。因此防輻射紡織品已成為育齡婦女的必備防護工具,但目前國內專業生產孕婦裝的企業不足百家,并且以中小企業為主,甚至很多都是家庭作坊式生產,其技術含量低、產品質量難以保證,造成市場上盲目夸大產品功效以此來欺騙消費者的現象時有發生。就防輻射孕婦裝而言,究竟能不能真正起到防輻射的作用,甚至是否會對身體產生別的危害,目前都難以定論。部分生產企業采用含有汞、鉛、鎳、鉻等重金屬的材料制成涂層防輻射孕婦裝,的確也起到了防輻射效果,但重金屬對孕婦及胎兒造成的危害卻不可估量??梢姽δ苄约徔椘返拈_發過程中除檢驗是否具有某種功能作用外,同時還必須對其使用安全性進行監管。